网络电话轰炸是一种通过技术手段短时间内向目标号码发送大量呼叫或短信的行为。其核心是利用互联网通信协议(如VoIP)的自动化工具,通过伪造号码或高频拨号,对目标进行持续骚扰。这类工具通常由恶意软件或脚本控制,能够绕过传统电话系统的限制,甚至隐藏真实来源,给受害者带来极大困扰。
这种行为不仅干扰个人生活,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连续不断的来电会耗尽手机电量、占用通信通道,甚至导致紧急电话无法接入。对企业而言,电话轰炸可能瘫痪客服系统,影响正常运营。此外,部分攻击者会借此实施敲诈或诈骗,威胁受害者支付“解除费用”。
面对网络电话轰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启用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2. 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识别并屏蔽异常来电;3. 避免在公开平台泄露手机号码;4. 遭遇攻击时及时向运营商或警方举报。运营商也可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并封禁恶意IP或号码。
多数国家已将电话轰炸列为违法行为。例如,中国《网络安全法》规定,恶意干扰他人正常通信可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保存通话记录、截图等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技术手段与法律结合,是遏制此类行为的关键。
随着AI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话轰炸可能变得更隐蔽和智能化。未来需加强通信协议的安全性,推广号码认证技术(如STIR/SHAKEN),同时提升公众对通信诈骗的警惕性,共同维护网络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