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网友反映频繁接到以“+00”或“+852”等开头的境外电话,内容涉及诈骗、广告推销甚至恐吓。这些电话往往连续拨打,短则几分钟一次,长则持续数小时,严重干扰正常生活。此类“境外电话轰炸”现象的背后,通常是不法分子利用虚拟拨号软件或改号技术伪装号码,通过广撒网方式实施诈骗或骚扰。由于号码归属地显示为境外,追踪和拦截难度较大,成为新型通讯安全威胁。
这些电话的常见话术包括“快递丢失理赔”“社保卡异常”或“高额贷款优惠”等,目的是诱导接听者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部分诈骗团伙甚至会通过连续呼叫制造紧张氛围,迫使受害者匆忙中做出错误判断。此外,境外电话还可能携带恶意链接,一旦点击可能导致手机中毒或隐私泄露。据统计,2023年国内因境外电话诈骗导致的财产损失已超亿元,需引起高度警惕。
面对此类骚扰,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直接挂断并拉黑号码,避免纠缠;其次,开启手机自带的“骚扰拦截”功能(如“勿扰模式”或运营商提供的防骚扰服务);最后,切勿回拨或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对于已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建议立即冻结银行账户并报警。工信部也提醒,公众可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投诉境外骚扰电话,相关部门会协同国际机构溯源打击。
从技术层面看,运营商正通过AI识别异常呼叫模式,自动拦截高频境外来电。同时,《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规定,非法改号或批量拨打骚扰电话将承担法律责任。但由于跨境协作存在时差和司法壁垒,彻底根治仍需时间。专家建议,用户可定期更新手机系统补丁,关闭“境外来电接听”功能(部分运营商支持),从源头减少风险。
防范境外电话轰炸,最终依赖个人警惕性。遇到陌生境外来电时,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操作”原则。平时可多关注警方发布的诈骗案例,了解最新骗术。若身边有老年人或青少年等易受骗群体,应主动协助其设置手机防护功能。通讯安全无小事,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有效遏制这类隐形威胁。
上一篇:境外电话轰炸:防范与治理全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