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反映,频繁接到自称“某借贷平台”的推销电话,甚至一天能收到十几条短信或来电。这些电话往往以“低息贷款”“快速放款”为诱饵,严重干扰了日常生活。为何这类骚扰电话屡禁不止?根源在于部分非法平台通过黑灰产渠道获取用户信息,结合低成本的外呼系统进行轰炸式营销。即便监管部门多次打击,仍有团伙更换马甲继续作案。
借贷平台能精准拨打骚扰电话,背后是庞大的个人信息贩卖网络。用户在网上填写问卷、注册APP或点击不明链接时,信息可能被恶意采集并打包出售。一条包含手机号、姓名甚至消费习惯的“数据包”,在黑市仅售几分钱。更可怕的是,部分正规平台的内部员工也会违规倒卖数据,形成“里应外合”的泄露链条。
面对轰炸式骚扰,用户可采取三招自我保护:首先,在非必要场景避免填写真实手机号;其次,安装具备号码标记功能的拦截软件;最后,接到推销电话后直接挂断并拉黑,切勿透露任何个人信息。若骚扰持续,可向工信部12321热线或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留存通话记录作为证据。
彻底整治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非法数据交易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运营商需升级AI识别系统,拦截高频外呼号码;而借贷平台自身也需规范营销行为,采用用户授权制而非“广撒网”模式。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让电话轰炸这一乱象真正退场。
上一篇:人保电话轰炸频发:如何应对与维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