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网友反映频繁接到自称“恒昌”机构的电话,内容涉及贷款、理财等推销,甚至一天内多次呼入,严重干扰正常生活。这种“电话轰炸”行为,本质上是部分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合作方过度营销的表现。电话推销本身并不违法,但若未经用户明确同意、高频次拨打或涉及虚假宣传,则可能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恒昌电话轰炸的背后,通常与用户信息泄露或大数据营销策略有关。一些机构通过合作平台、网络爬虫或灰色渠道获取用户联系方式,再通过自动拨号系统批量外呼。此外,部分用户曾在某些平台填写过贷款需求问卷,导致信息被共享至多家合作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电话往往显示为不同号码,甚至伪装成本地固话,增加屏蔽难度。
若已频繁接到恒昌相关电话,可采取以下措施:1. 直接明确拒绝并要求对方标记“无需再拨”;2. 通过手机设置或第三方软件屏蔽高频骚扰号段;3. 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4. 若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可保留证据并向监管部门举报。同时,建议谨慎授权APP通讯录权限,避免在非正规平台留下联系方式。
预防电话骚扰的关键在于保护个人信息。日常使用手机时,应避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参与来源不明的抽奖活动;注册网站时尽量使用“小号”或虚拟号码;定期清理社交平台公开的个人资料。金融机构的合法营销通常会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用户,若接到可疑电话,可通过官网客服核实对方身份,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下一篇:没有了!